top of page

搜尋
2024年2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淨土問答釋疑】 問:是否只要念佛就好,舉辦各種活動即是雜修?
【淨土問答釋疑】 問:是否只要念佛就好,舉辦各種活動即是雜修? 答:若不詳閱彌陀教典,難辨專修與雜修之真義。善導大師《觀經疏》言:「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2024年2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淨土問答並序印光大師 撰
淨土問答並序 印光大師 撰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當遜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歷劫修證者,當仰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
2023年9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淨土問答釋疑】 問:就能念之心而言,念佛可分幾種?
答:曇鸞大師《略論安樂淨土義》云:「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千開萬閉,無量無邊。」故知,以自力心念佛,即自力念佛;以他力心念佛,即是他力念佛。 又法然上人《念佛往生要義鈔》云:「凡念佛,有他力念佛,有自力念佛。」...


2022年7月2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分辨禪淨界限】《印光大師文鈔
須知,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參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於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美其名曰禪淨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禪無淨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禪。 今之參禪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於參,遂將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
2022年5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淨土釋疑】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導師彌陀?
答: 稱念彌陀聖號,乃是釋迦教念,方始信解行持,猶如父母將其子女,託付老師教導,子女學問方成,此由老師化育。但念彌陀,亦復如是,釋迦演說淨教,悲心再三,勸念彌陀,令生淨土,早證菩提。 非僅淨土三經所說,諸經之中釋迦勸念彌陀,所在多有,茲引下列經文以作佐證:...
2022年5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問:何謂念佛三昧,一定要證得三昧才能往生嗎?
答: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諸佛現前三昧,即觀佛之相好或稱念佛名之三昧。念佛是起行修因,三昧是功深入定。念是能念之心,佛是所念之境,眾生心念塵勞,故常妄想紛飛;若能攝心念佛,從有念歸於無念;內心不起,外境不牽,內外寂然,即心是佛,心佛不二,謂之念佛三昧。...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導師彌陀?
答:稱念彌陀聖號,乃是釋迦教念,方始信解行持,猶如父母將其子女,託付老師教導,子女學問方成,此由老師化育。但念彌陀,亦復如是,釋迦演說淨教,悲心再三,勸念彌陀,令生淨土,早證菩提。 非僅淨土三經所說,諸經之中釋迦勸念彌陀,所在多有,茲引下列經文以作佐證:...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專修與雜修有何利弊得失?
答:依善導大師《往生禮讚》所言,專修有四得:一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二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三者不違教故,四者隨順佛語故。雜修有十三失:一者雜緣亂動失正念故,二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三者與教相違故,四者不順佛語故,五者繫念不相續故,六者憶想間斷故,七者回願不慇重真實故,八者貪瞋諸...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四十八願皆是彌陀悲心所發,何故特重第十八願?
答:淨土一法,以彌陀誓願為根本,以第十八願為願王,因四十八願之心要即在此願,如人之心臟,似樹之樹根。善導大師《法事讚》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法藏菩薩發大誓願建立極樂之因由,無非欲令眾生往生,此正是第十八願之義,餘四十七願為令...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問:十方眾生為彌陀所被之機,未知是以何機類為主?
答:魏譯言「十方眾生」,漢譯言「諸天、人民、蠕動之類」,吳譯言「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唐譯言「餘佛剎中諸有情類」,宋譯言「所有十方無量無邊無數世界一切眾生」,《悲華經》言「無量無邊阿僧衹餘佛世界所有眾生」。 從魏譯難明十方眾生所指為何?但是漢、吳二譯,卻明確指出天、...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問:不論信疑,念佛都往生報土,此說正見嗎?
答:此說乃是邪見,萬不可依,違佛言故,悖祖語故,茲引淨教經論破其邪: 如《無量壽經》云:「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問:何以念佛是廣大、微妙、大乘、稀奇之法?
答:念佛乃廣大微妙之法,如《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云:「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勿違佛教而棄捨之。」 其廣大者,無法不包,無教不括,大乘小乘,權教實教,六字洪名該盡;顯教密教,偏教圓教,一句佛號圓攝。又念佛一法,攝機廣大,乃萬緣普門之教,是故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修學四十八願能證佛果嗎?
答:彌陀四十八弘誓大願,其究竟極處,即是欲令十方群萌,得證菩提,位極佛果,此悲心本懷,超世無上,可從因願文悉知,如《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第一、十八、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三等願皆言「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是梵語,漢文翻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果。...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彼土蓮花大小,何以相去甚遠?
答: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它生長於污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涵義。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亦即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此是蓮花所表徵之美德。是故譬喻從煩惱得到解脫往生淨土之人,皆是蓮花化生的。三界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聖人則以蓮...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因彌陀本願,無機不攝,不嫌惡人,故人好造惡業,如何?
答:《觀無量壽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又《觀佛三昧海經》云:「佛告大王:欲知佛心,光明所照,常照如此無間無救諸苦眾生,佛心所緣,常緣此等極惡眾生。」 佛心大悲,雖不捨惡人,然好造惡業者,非佛弟子,是故《大般涅槃經》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
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問:請述以彌陀光明名號因緣得生之理?
答:佛法雖浩博深奧,不離因緣果報,蓋一切諸法之形成,因為能生,果為所生。念佛眾生以彌陀名號為因,光明為緣,因緣和合,必生果報,自然往生淨土。如善導大師《觀經疏》云:「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