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那個一進門就喊「肚子餓了,飯怎麼還沒有做好」的人是兒女;那個一進門,衣服都來不及換,就下廚房燒菜做飯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會兒說「粥燙了」,一會兒嫌「菜鹹了」的人是兒女;那個哪怕只有一點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製,力爭作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個成天抱怨作業多、實在太累的人是兒女;那個上班累了一整天毫無怨言,洗衣打掃衛生後再「陪讀」的人是父母。

那個記不住家人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朋友聚會的人是兒女;那個很少及自己生日,卻用心為家人準備生日禮物的人是父母。

那個早上賴床、還不停抱怨家人叫醒他(她)的人是兒女;那個深夜入睡,黎明即起,準備早點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學業、工作忙為託詞,很少往家打電話問候的人是兒女;那個在電話里噓寒問暖,總為家人牽腸掛肚的人是父母。

愛,總是差那麼一點點,這就是父母和兒女的區別所在。或許,只有等到兒女成了父母,且慢慢變老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愛。

心得:

父母養兒育女辛勤了一輩子,也操煩了一輩子,風吹雨打依舊努力打拼,弄粗了手掌、累白了頭髮,就為了讓子女能夠溫飽有安穩的生活。

看文章中的兩相比較,不經讓人回憶起兒時情景,肚子餓了,有人準備吃的,天涼了,有人準備衣服,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事,長大後,才漸漸的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因為愛與責任。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後,才能體會出父母的辛勞與不易。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裡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

【因果故事】

根據蕅益大師《見聞錄》記載,兩湖地方有個讀書人,心地很正直,剛好陰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請他暫時代缺。每隔幾天,他就必須去陰間處理事情。他的工作只是檢查登記簿,並不需要判案。他看到每個人由於造的業不同,因此受罪罰或受福報也隨之而異。...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 嗯。 這樣的事情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有人會滿不在乎,有人會耿耿於懷。既然有人說了不同的言語,我們又知道了,那該怎麼做呢? 「靜坐常思己過,開談不論人非」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是很有智慧的。作為佛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