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即內心專注於一處,亦即無二心,不為他心所奪,智者大師《摩訶止觀》云:「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更不餘緣。」專念,即不雜念,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佛,乃指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阿彌陀佛。
一心專念佛,就是行住坐臥,時處諸緣,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不雜經咒,外則屏絕諸緣,內則精誠專一,心信口稱,心口之間,六字洪名,一字一句,字字明白,句句清楚。
如《無量壽經》第十八念佛往生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故知,阿彌陀佛以念佛一行作為救度十方眾生之本願,其意甚明。
又《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此段經文善導大師《法事讚》釋為:「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故知,世尊勸導我等,一心執持阿彌陀佛名號。
又《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故知,超日月光佛教導大勢至菩薩,一心念佛,不假方便。
又覺明妙行菩薩《西方確指》云:「我昔於晉明帝時,受貧子身,為貧苦故,乃發大願云:『我以夙業,受此苦報,若我今日不得見阿彌陀佛,生極樂國,成就一切功德者,縱令喪身,終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專精憶念,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於佛前,親蒙授記,後至七十五而坐脫,竟生極樂。」故知,覺明妙行菩薩,七日七夜,專精憶念,即一心念佛,往生淨土。
又善導大師《觀經疏》云:「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故知,善導大師開示我等,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即是隨順阿彌陀佛本願。
又善導大師《觀念法門》云:「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故知,專念阿彌陀佛行者,得阿彌陀佛心光常照,攝護不捨;修餘雜業行者,不得阿彌陀佛心光照攝。
是故,一心專念佛,源於阿彌陀佛之發起,經由釋迦牟尼佛之宣揚,繼而大勢至菩薩、覺明妙行菩薩、善導大師之傳承,我等淨業行人,若依教奉行,乃真佛弟子。
「專」之相對為「雜」,專即專修,雜即雜修;專修即正行,雜修即雜行。於淨土宗言,專修指其信與彌陀本願相親、其願與彌陀淨土相契、其行與彌陀名號相應;反之,雜修指其信與彌陀本願不相親、其願與彌陀淨土不相契、其行與彌陀名號不相應。
此專雜之修、正雜之行,乃善導大師《觀經疏》所判,其《觀經疏》云:「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若讚歎供養,即一心讚歎供養。名為正。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觀經疏》又云:「乃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以後,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為使淨業行人捨雜取專,往生彌陀報土,於七寶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善導大師於《往生禮讚》舉出專修四得、雜修十三失,以明專雜之得失。專修四得即:一、無外雜緣得正念故,二、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三、不違教故,四、隨順佛語故。
雜修十三失即:一、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二、與佛本願不相應故;三、與教相違故;四、不順佛語故;五、繫念不相續故;六、憶想間斷故;七、迴願不慇重真實故;八、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九、無有慚愧懺悔心故;十、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十一、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十二、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十三、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善導大師說此專修四得、雜修十三失之後,下結論言:「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
善導大師出生於公元613年,示寂於公元681年,乃唐朝高僧,世傳彌陀示現,淨土之集大成者,他在唐朝時見聞諸方道俗,因解行不同,而專雜有異,於是開示專修念佛者,十人即十人往生;雜修不至心者,千人無一人往生。最後,非常謙恭悲心仰願一切想要往生的人,善自思量。若非功高德盛之佛聖再來人,誰敢如此說?誰願如此說?
今我等凡夫,身居娑婆苦界,得遇彌陀妙法,為佛弟子,受釋迦慈父此方之發遣,聞彌陀悲母彼土之召喚,實應明信佛智,專修念佛,得往生之大利,早成菩提;豈可疑惑佛智,雜修諸行,失往生之大利,再沉苦海?有智之人,請深思之。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