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口出惡業苦報大典出《佛說婆羅門女旃沙謗佛緣經》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道:「在往昔劫中,盡勝如來住世之時,有二位比丘,一名無勝比丘,因斷除見思惑,證得六神通,另一名常歡比丘,尚未斷除見思惑。 在當時波羅奈城,有一長者,名曰大愛,資財無極,大愛長者家中有一賢婦,名叫善幻,德貌俱備。善幻供養無勝比丘,衣被、飲食、床臥、醫藥,四事無有缺乏;但供養常歡比丘,至為微薄。何以故?無勝比丘已斷除見思惑,六通具足;常歡比丘見思惑未盡,未成道故。常歡比丘見無勝比丘偏受供養,起嫉妬心,橫生誹謗言:「無勝比丘與善幻私通,不以道法供養,竟以恩愛供養。」   佛陀又對舍利弗說道:「爾時常歡比丘就是我的前身,因為惡意誹謗無勝比丘,故於無數千歲中,在地獄受諸苦痛。爾時善幻就是婆羅門女旃沙,我今雖得佛,由此口業餘殃,我為外道、比丘、王臣說法之時,仍被旃沙假裝與我私通懷孕誹謗。」 已成佛之釋迦牟尼佛,前身為比丘,誹謗無勝比丘,墮落地獄無數千歲,成佛之後還有餘殃,被婆羅門女旃沙誹謗,口出惡業之苦報實在太大,是故《謗佛經》云:「善男子!汝應善知如是法門,我今已說。既得聞已,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瞋,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中略)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

36Leslie Ho Yin Lee、Candy Chan和另外34人 5個回應 2次分享 讚好 回應 分享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貧女供燈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古印度舍衛國裡的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常常會舉辦供燈法會,以供養佛陀和僧眾。一個名為年嘎姆四處流浪的貧窮乞女,見到供燈法會非常歡喜,心裡想:「我往昔造了什麼惡業而轉為乞丐?現在雖然遇到可培植福德的三寶,卻沒有錢財。」想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裡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

【因果故事】

根據蕅益大師《見聞錄》記載,兩湖地方有個讀書人,心地很正直,剛好陰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請他暫時代缺。每隔幾天,他就必須去陰間處理事情。他的工作只是檢查登記簿,並不需要判案。他看到每個人由於造的業不同,因此受罪罰或受福報也隨之而異。...

Comments


  • YouTube的 - 黑圈
  • Facebook

版權 ©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