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略述念佛信疑之別-文/釋信願

  • 作家相片: J Leung
    J Leung
  • 2021年12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彌陀教法以淨土三經為正依之典據,淨土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除此同部同類之外,復有諸經雖不專論彌陀,但亦帶攝稱讚極樂世界,或舉出念佛妙法,或勸導往生西方淨土,古德言兼說彌陀淨土之經有二百餘部。


今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觀經疏》等經論,略述念佛信疑之別,如下簡明:


據《卍新續藏》第一冊《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言:「或菩薩能知佛慮,能聞佛說,為往生故,修往生行,聞說唯稱佛名,修有福者,皆得胎生,或宮殿,或蓮花中,經五百歲、十二劫,不見佛身,不聞正法。若有開悟五大智者,即得化生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所寶座之上,即見如來,即聞正法,即發信心,速解五智。」


此經又言:「或有菩薩,唯稱名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心不亂,唯入此道;不見他人,是非好惡;不思他法,勝劣高下;不對住他行,毀譽信難;不向他教,遠近向背;唯恐自己,罪咎邪惡;唯懺自已,散亂粗動;唯責自己,無道無法;唯愧自己,不正不和;修一心故,自然成善忘欲;亦忘邪見,及忘邪智;無罪無逆,自然作成孝養、慈悲、柔和、質直、安樂之心。命終時至,遠離諸執諸著,即離生死,往生極樂下品蓮花胎生之中;無苦無惱,安樂歡喜;經多少劫,時開蓮花,即見彼佛,無上相好,即聞彼佛,說一乘法,漸開聖悟,次得聖位。」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此二經文與《無量壽經》、《觀經》所言宗旨一致,唯稱名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往生極樂下品,此即《無量壽經》所言下輩者,亦即《觀經》所言下品上生者、下品中生者、下品下生者,言「下品」與「下輩」,名詞不一,其義全同。往生下品處於蓮花之中,故言胎生。此經言:「經多少劫,時開蓮花」;《觀經》言下品上生者:「經七七日,蓮花乃敷」;下品中生者:「經於六劫,蓮花乃敷」;下品下生者:「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


此經言:「經多少劫,時開蓮花,即見彼佛,無上相好,即聞彼佛,說一乘法,漸開聖悟,次得聖位。」與《無量壽經》言:「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可謂不謀而合。


上述兩段經文之意趣相符,即往生極樂蓮花之中,尚未花開,不能見佛聞法。亦即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言:「修因正念,不得雜疑,雖得往生,含花未出,或生邊界,或墮宮胎,或因大悲菩薩入開花三昧,疑障乃除,宮花開發,身相顯然,法侶攜將遊於佛會。」


綜上所論,不是「唯稱名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就一定往生彌陀報土,《觀經》下品下生者,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觀其修因,未雜餘行,何故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


因此,欲生彌陀報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者,必須做到《無量壽經》所言「明信佛智」,以及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言「機法兩種深信」,如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言:「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信心清淨者,花開則見佛。」


又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欲如實修行相應者,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衆生一切無明,能滿衆生一切志願,然有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者?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此三句,輾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故知,釋尊、龍樹菩薩、善導大師、曇鸞大師皆勸淨業行人,破疑生信,一心念佛。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淨土問答釋疑】2025.4.19

問:釋尊在摩竭陀國王宮內,為韋提希及與五百侍女演說《觀經》,至第七華座觀,欲說除苦惱法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令韋提希與五百侍女,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三聖何故不端坐而住立?...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

失譯人 今附東晉錄                                                                  釋信願  編訂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峰山頂,與大比丘眾及諸大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恭敬圍遶,而為說大菩薩...

 
 
 

Comentários


  • YouTube的 - 黑圈
  • Facebook

版權 ©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