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 作家相片: Admin Admin
    Admin Admin
  • 2023年9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那個一進門就喊「肚子餓了,飯怎麼還沒有做好」的人是兒女;那個一進門,衣服都來不及換,就下廚房燒菜做飯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會兒說「粥燙了」,一會兒嫌「菜鹹了」的人是兒女;那個哪怕只有一點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製,力爭作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個成天抱怨作業多、實在太累的人是兒女;那個上班累了一整天毫無怨言,洗衣打掃衛生後再「陪讀」的人是父母。

那個記不住家人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朋友聚會的人是兒女;那個很少及自己生日,卻用心為家人準備生日禮物的人是父母。

那個早上賴床、還不停抱怨家人叫醒他(她)的人是兒女;那個深夜入睡,黎明即起,準備早點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學業、工作忙為託詞,很少往家打電話問候的人是兒女;那個在電話里噓寒問暖,總為家人牽腸掛肚的人是父母。

愛,總是差那麼一點點,這就是父母和兒女的區別所在。或許,只有等到兒女成了父母,且慢慢變老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愛。

心得:

父母養兒育女辛勤了一輩子,也操煩了一輩子,風吹雨打依舊努力打拼,弄粗了手掌、累白了頭髮,就為了讓子女能夠溫飽有安穩的生活。

看文章中的兩相比較,不經讓人回憶起兒時情景,肚子餓了,有人準備吃的,天涼了,有人準備衣服,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事,長大後,才漸漸的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因為愛與責任。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後,才能體會出父母的辛勞與不易。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佛陀說法的小故事 ~【信心聽法】

佛陀說法的小故事~ 【信心聽法】 從前,佛在世時,有位比丘,在林中誦經,音聲十分雅正美好。這時有一隻鳥聽到了法音,很是敬愛,而停在樹梢傾聽。但正好為獵人所射殺,命終因這段聞法的善根因緣而生在忉利天中。他面孔容貌非常端正,光相十分明亮,沒有可以相比的。 ...

 
 
 
【消氣】

佛典故事 / 小故事大道理: 【消氣】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

 
 
 
【貧女供燈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古印度舍衛國裡的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常常會舉辦供燈法會,以供養佛陀和僧眾。一個名為年嘎姆四處流浪的貧窮乞女,見到供燈法會非常歡喜,心裡想:「我往昔造了什麼惡業而轉為乞丐?現在雖然遇到可培植福德的三寶,卻沒有錢財。」想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

 
 
 

留言


  • YouTube的 - 黑圈
  • Facebook

版權 ©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