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彌陀佛開示之法語】三、《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言:

  • 作家相片: Admin Admin
    Admin Admin
  • 4月1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三、《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言:

照以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於南岳彌陀臺,廣發弘願,唯為菩提,為諸眾生,更無所求,盡此一形,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場,其夏以為初首。既發願竟,即入道場,勇猛虔誠,至第二七日夜,獨在此臺東北道場內,其夜三更,自作念言:「只今現有十方諸佛淨妙國土諸菩薩眾,常聞無上甚深妙法,具大神通,度無量眾,而我不預斯事,莫不由我惡業罪障深重,不入聖流,不能廣度無邊眾生,甚自傷嘆。」作是念時,不覺悲淚,哀聲念佛,正念佛時,有一境界,忽不見道場屋舍,唯見五色光明雲臺,彌滿法界,忽見一道金橋,從自面前徹至西方極樂世界,須臾即至阿彌陀佛所,頭面作禮阿彌陀佛所,頭面作禮。

阿彌陀佛歡喜微笑告法照言:「我知汝心實欲至為利樂有情,無一自利,善哉,善哉,能發斯願。我有妙法,無價珍寶,今付囑汝,今將此法寶,於閻浮提,廣行流布,普利天人無量眾生,遇斯法寶,皆得解脫。」

法照白佛言:「有何妙法,唯願說之,唯願說之。」

佛言:「有一無價梵音五會念佛法門,正興彼濁惡世,今時末法,一切眾生,機感相應,聞汝暫念,皆悉發心。如是《無量壽經》說寶樹五音聲,即斯五會佛聲是。以是因緣,便能稱念佛名,報盡定生我國。汝等未來一切貧苦眾生,遇斯五會念佛無價寶珠,貧苦皆除;亦如病得藥,如渴得漿,如飢得食,如裸得衣,如闇遇明,如過海得船,如遇寶藏,必獲安樂。何以故?彼諸眾生,遇斯法寶,便能念佛,即此一生,定超苦海,登不退轉,速具六波羅蜜一切種智,疾得成佛,受勝快樂,亦復如是。」


【附註】:《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與《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內容相同,敘述較廣,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同為淨宗四祖唐代法照大師所撰。上文乃阿彌陀佛教導法照大師五會念佛,其中阿彌陀佛言:「彼諸眾生,遇斯法寶,便能念佛,即此一生,定超苦海,登不退轉,速具六波羅蜜一切種智,疾得成佛。」值得淨業行者依教奉行。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淨土問答釋疑】

問:阿彌陀佛有何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答:彌陀六字名號,總攝一切萬法,統該諸行萬善,《省庵法師語錄》示禪者念佛偈云:「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斬斷。」 根據《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具有以下十點之利益: ...

 
 
 
【淨土問答釋疑】2025.4.20

問:稱念彌陀聖號是何修行? 答:如來一代時教,修行任何法門,皆不出依先經、次論、後釋次第信解行證,彌陀教法,亦復如是。今依彌陀教典及淨宗祖釋分明念佛修行: 一依彌陀教典修行: 如《無量壽經》言:「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

 
 
 
【淨土問答釋疑】2025.4.19

問:釋尊在摩竭陀國王宮內,為韋提希及與五百侍女演說《觀經》,至第七華座觀,欲說除苦惱法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令韋提希與五百侍女,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三聖何故不端坐而住立?...

 
 
 

留言


  • YouTube的 - 黑圈
  • Facebook

版權 ©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bottom of page